有风来丨这个“神秘组织”40年了,他们拍摄的老杭州你见过吗? 全球播资讯

2023-05-29 15:40:17

昨天,我参加了一场满是“扫地僧”的聚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话说,杭州有个很出名的摄影神秘组织——“F1摄影沙龙”,成立已经有40年了。“F”代表光圈,“1”表示最大光圈,寓意开足光圈,把镜头砸向社会。

别看它是个由摄影爱好者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其实,这里卧虎藏龙。身边一些知名的摄影师,还有我们摄影部的一些同事,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5月28日现场

1983年,摄影小组刚成立时,仅有8名成员,摄影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个奢侈事,大家拍摄的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风景、人物;四十年后,成员已有近200人,拍摄的作品屡屡在全国获奖。

每个月28日,F1摄影沙龙都会举行一次月赛。成员们风雨无阻,带着自己的作品聚到一起。这一天,人人都是评委,人人都是参赛者。

5月28日,是F1摄影沙龙成立40周年的“大日子”。大家聚在上城区文化馆里,把整个会场塞得满满当当,分享会、月赛、口述历史……我坐在会场里,听他们足足聊了三小时。

来,跟我一起听一听四十年的故事,会一会你从未见过的老杭州。

01

跨越40年的“为爱发电”

F1摄影沙龙的“元老”之一汤耀亮,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回忆,创立F1摄影沙龙的,是杭州市上城区文化馆曾经的摄影干事庄熙。

“1983年初,我们文化馆开了一个摄影培训班,当时庄熙老师正好想成立一个摄影小组,就从培训班里挑了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小组。”

这个仅有8名成员的小组,就是F1摄影沙龙的前身,那时候,大家都是“为爱发电”

上世纪80年代,相机是绝对的“奢侈品”。汤耀亮买下第一台海鸥时,还是找姐姐拉的“赞助”。

现场,汤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

摄影小组成立后,大家约好每个星期四晚上组织一次活动,拍点照片出来研讨一下。

为什么是星期四?汤老师说,那时候是单休,定好方向,休息天里才会更有针对性地去拍照。

到了月底,每个人都会交出作品。一开始都是初级水平的时候,大多拍点风光、人物,后面难度慢慢变高,题材就变得更丰富了。

“当时,每个月月赛的奖品就是一两个黑白胶卷,大家都是兴趣使然。”汤耀亮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变多了。“为了更快地提升水平,我们就去请老师讲课,自己到外面去采风。那时候去绍兴柯桥,早上5点多坐火车过去,7点多才能到。”

临安马啸村、安徽、贵州、云南……摄影小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采风也越跑越远,去的基本是山区、农村,大家认为,民风人情是摄影的绝佳素材。

当时没高速没高铁,去安徽要整整六七个小时。更远的地方,比如四川大凉山,他已经去了5次,当地的变化让他连连感慨。汤老师说:“变化太大了,完全是‘一步跨千年’。”

对杭州,汤耀亮也有类似的感触。

桥西历史街区的新旧对比图汤耀亮拍摄

他回忆道,拱宸桥西以前的破房子,现在变成林立的高楼;望江门外直街地下污水混流,现在环境也都干净了。

汤耀亮说,“F1”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互相之间毫无保留。老骨干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一个人没有拍摄思路的时候,大家就会一起探讨。每次集体出去采风创作的时候,成员们也会互相照顾。

望江门区块拆迁前 汤耀亮帮一些居民留下的合影

“F1”们有个大年初一之约。

每年大年初一,一些成员都会约定远行采风。这个约定,汤耀亮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像这样的长途旅行,每年除了年初,他们在夏天也会去一次。

汤耀亮说,经常是五六个影友坐着绿皮火车出去,上一届F1摄影沙龙负责人陈建荣经常到车站送他们,提着苹果分给大家。

汤老师说:“我们都不年轻了,这是一种团队精神,我们的坚持都是情不自禁的。”

02

“一座城变化的速度,比相机快门还快”

前些年因为给老伴开个人摄影展而被网友赞为“炫妻狂魔”的资深摄影师章胜贤,也是“F1”的老骨干。

除了替老伴留下倩影,他也热衷于拍摄杭城的市井风情。

拍照纯属章胜贤的兴趣爱好。上世纪60年代初,刚上初中的他就开始拍照片。后来下乡,章胜贤也一直带着相机,参加工作后更是“机不离身”。

“拍老杭州的市井风情,那是有个缘由的。”章胜贤说,“当时一个书法家同事在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我很羡慕。他就调侃说,学书法很枯燥的,他是被他爸爸从小逼出来的,他只是买不起相机,其实也很喜欢拍照。他说,你喜欢摄影,不如就把杭州的市井坊巷都拍一拍,也是一种艺术。

就这一句话,章胜贤“较真”了大半辈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东河改造工程”启动,首先是中河两岸民居成片拆除,一种使命感促使章胜贤有意识地拍摄记录杭州的市井坊巷。杭州的河、桥、弄堂,连一般“老杭州”都不会去的角角落落,都是他的拍摄对象,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过。

章胜贤对运河有独特的情结。2019年,他的作品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摄影名家作品展”展出,一张张照片中,诉说的都是他与大运河,与老杭州的感情。

章胜贤的“钱塘记忆”号图源章胜贤的钱塘记忆公众号

为了拍摄运河,章胜贤还特意买了一艘船。

“1996年的时候,我买了一艘一家单位退役的小艇,去考了水上航行执照,还把小艇改装了一下。船上可以吃住,只要有空,我就会开船,沿着大运河拍照。”

1997年,章胜贤拍摄的运河苏州段图源章胜贤的钱塘记忆公众号

章胜贤加入F1摄影沙龙,是一次偶然。1998年夏天,章胜贤在西湖拍摄荷花时不小心落下了摄影包,被“F1”的影友拾到。当天正好是28号,联系上那位影友后,对方便邀请他一起参加每个月的F1摄影沙龙。

“从那次以后,我基本上每个月都把自己拍的老杭州照片带过去。有一次,当时的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看到了,问我拍了多少?有没有1000张?我说1万张都不止。于是他就让我放一点照片出来,办个影展。”

1998年,杭州旧城改造的动作已经很大了,章胜贤拍下的老杭州显得愈发珍贵。几年后,章胜贤应邀办了个人摄影展,共展出270张照片,引起轰动。

“摄影展的留言簿写了满满三本,还有人捐助了上万块钱,文化界、艺术界的从业者看了都蛮感动,有人让我快出一本画册,要给我写序,有人说我真是功德无量,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做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觉得这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现在,章胜贤还在号召影友拍摄杭州城。“一个城市的变化比照相机的快门还快,你几天不去,可能一条街没有了,一条巷没有了。”

40多年,5万多张照片,章胜贤的镜头中保留下了杭州城的旧貌。他说:“我越来越觉得这辈子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03

杭州这座城

一个城市的记忆,一代人的情感,都在镜头里。

时代在变化,原本只有极少数人才拥有的照相机,现在已经不再稀奇。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拍照的时代,“F1”拿出的照片让人感叹岁月的痕迹,也让大家直面在当下寻求突破的问题。

上城区文化馆馆长王厚琦在馆里已经工作了15年,见证了“F1”的生长,他说:“这个40年的组织,完全是由爱好者自发形成的。每个时代,他们都在孜孜不倦地记录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当天的活动,邀请到了摄影师、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专任教师傅拥军作了《杭州这座城》的摄影主题讲座,他对这个问题颇有研究。他曾经花十年时间拍摄西湖边的一棵树,获得荷赛奖。

傅拥军的老家在浙江龙游,他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就听说过有一个很有名的F1摄影沙龙组织,知道他们会聚在一起评片,而且拍摄的作品经常在全国获奖。

傅拥军很羡慕。

“当时在全国这样的沙龙组织都是凤毛麟角的,F1摄影沙龙能够一直坚持到今天,真的很难得。”在讲座中,傅拥军认为,在这个人人都会拍照片的时代,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记录一座城市需要一定的体系,也就是不能东拍拍、西拍拍,最好有自己独到的思路发现。

傅拥军在浙江传媒学院任教了四年多,这四年来,他带着纪实摄影专业班的同学,有体系地为杭州制作了一个新时代下的影像档案。每一届每一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在实践、考试中拍摄的杭州景观著成一本手工书,这些书现在已经积攒了将近100本。

这些手工书里,是杭州大街小巷的各种细节。有年轻人在天目里、湖滨银泰、西湖、京杭大运河的青春身影,也有老报刊亭、南宋御街地道的小巷等值得纪念的影像。

5月的月赛主题是“杭州这座城” 现场,每个人都可以投票

当天在现场忙里忙外的,还有F1摄影沙龙的两位“陈老师”。

去年,F1摄影沙龙的第三任负责人陈建荣退休了,他把这份重任交给了接班人陈方玉。“下半年,我们还会过一次‘大生日’,邀请‘元老’做口述史分享,还要收集大家的作品举办一次展览。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再来看看。”陈方玉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