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有近半物种的动物出现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引发了科学家对生态的担忧。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2日报道,这份发布于《生物评论》期刊的研究分析了全球7万多种物种的生存情况,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重点研究这些物种的增减情况。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物种中有48%的种群规模在快速下降,只有不到3%的物种的种群数量在增加。
研究称,造成动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建筑、道路扩张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此外,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也对不少物种的生存情况产生了威胁。
研究的合著作者、来自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生物科学院的丹尼尔·平切拉·多诺索称,此前对动物保护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濒危物种展开的。相比之下,他们本次的研究则同时分析了已被国际组织列入保护名单的物种和其他尚未被视为濒危的物种,主要调查的是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这一评估,目前尚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的动物中,有33%的种群数量正在大幅降低,这些物种实际上正在走向灭绝。
丹尼尔认为,结合此前类似研究的调查结果看,物种灭绝危机比许多人认为的要严重得多,这项针对全球范围的研究再次证实了危机的紧迫性,这是一个对人类的“严重警告”。
CNN报道称,学术界曾提出“第六次物种灭绝”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历史上曾因各种天灾和环境变化发生了5次物种灭绝。和之前不同的是,全球正面临的“第六次物种灭绝”是人类一手造成的。科学家称,人类必须严格管控碳排放及各类污染,否则生态系统将因物种灭绝发生变化,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2018年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的研究就表明,占地球总生物量的0.01%的人类,已经造成83%的野生哺乳动物和50%的植物灭绝。
而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宣布致力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李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