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件书法仅9个字,卖了5037万元,“字因人贵”能到这地步?
一说起苏轼的大名,人们无不肃然起敬。他的诗歌文章、他的乐观豁达、他的书法绘画,在历史上都是独一份的。诗人余光中曾说,如果能和古人交朋友,他最希望结交的不是李白和杜甫,而是有趣的苏轼。
苏轼
(资料图)
苏轼的乐观豁达与才情,尽显于其作品中,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份洒脱让人直呼佩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景祐三年(1037年)十二月十九生于四川眉山一户书香门第,他很小就受业于其父苏洵。
《功甫帖》
在其父影响下,苏轼自小诗文书画皆精,之后不仅扛起“文人画”大旗,也是“尚意”书风的扛鼎者。虽然我们珍爱他的传世作品,不过还是有一件事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论。2013年9月,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场上,苏轼的《功甫帖》最终以5037万元的价格成交,而这件作品仅有9个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
《功甫帖》
苏轼的书法受追捧是事实,但偏偏这件作品成了他最贵的一件书法作品。人们不禁要问,五千多万只买九个字,值吗?是不是炒作的?“字因人贵”都到这个地步了吗?苏轼的书法本身就充满争议,正反两种评价并存。其实抛开诗名仅以书法而论,他依旧是一位大家。
《功甫帖》
《功甫帖》约作于北宋熙宁四年至七年间(1071年-1074年),是苏轼送别友人郭功甫时所写的手札。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称赞此帖“神采奕奕,照映古今,信苏书神品也。”我们以此帖为例,分析一下苏轼书法的特点。
《功甫帖》
在苏轼所处时代,文人士大夫多以李邕、颜真卿为师,且对书法的重视并没有唐代那么高,欧阳修就曾说:“余尝与蔡君谟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苏轼曾对晋唐诸家法帖进行临摹,但他仍以个人笔法为主,古人书法为辅,是为“恐不在会稽之笔,而在东坡之手矣”
《功甫帖》
苏轼的书法圆劲浑厚著称,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这种风格的形成因为“苏黄两公,皆不能悬手”,所以苏轼以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发力的双苞五指执笔法写字。为了适应这一执笔方式,他认真学王僧虔、徐浩的字。
《李白仙诗卷》
这样的执笔容易造成笔画缓滞,苏轼的克服方法是加强用笔顺逆转化及节奏。比如《功甫帖》“轼”“别”二字,强调逆势,笔画顿挫有力,左轻右重、左收右放,用笔凝重硬朗。
有很多专家质疑《功甫帖》的真假,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艾尼显微镜等测试下,认为从墨色的浓淡变化、纸张等方面来看,是真迹无疑。文物鉴定专家也从印章、纸张、墨色、笔法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现在学界多持《功甫帖》是苏轼真迹的说法。
《李白仙诗卷》
大家认为苏轼这件《功甫帖》是否值这个价呢,对他的书法又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