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遂宁市委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屋顶绿化改造”。在全国全省尚无可复制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政策、技术、资金、群众动员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构建形成具有遂宁特色的“第五立面”制度框架,探索出一条助推“拼经济、搞建设”的“第五立面”综合改造路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坚持高位推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构建“三方共治”工作格局
政府主导形成合力,市政府出台《遂宁市中心城区建筑屋顶综合改造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改造工作目标和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部署、靠前指挥,先后开展20余次专题研究、现场督导推进改造。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多个部门开展设计方案审查、违法建设处置等工作,市级层面形成了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属地主责提升能力,明确各辖区政府(管委会)作为建筑屋顶改造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组建工作专班,调动各方资源抓好组织实施。建立市中心城区建筑屋顶综合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调度机制,先后4次对各辖区改造工作进行调度通报,将建筑屋顶改造作为“城市能级全面提升”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倒逼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群众主动增强活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张贴通知通告、进楼入户宣讲等方式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改造,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思想转变,目前已有900余户居民主动参与建筑屋顶改造。
坚持精准定位
探索“务实管用”改造路径
“第五立面”改造过程中,我市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将屋顶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必改项目,统筹使用旧改资金约1100万元实施老旧小区屋顶改造。引导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带头筹资实施屋顶改造,共有38家单位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屋顶改造。对居住类建筑建立“谁受益、谁出资”资金筹集机制,鼓励优先由顶楼业主出资实施屋顶改造工程,允许利用屋顶一定比例面积(居住建筑不超过35%、公共建筑不超过20%)修建轻质临时建(构)筑物(不确权登记),进一步调动群众主动出资改造积极性。
率先在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改造积极性较高的市河东新区开展试点示范,选择五彩缤纷路景观带18处商业建筑作为首批项目实施屋顶改造。在试点基础上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全域推进“第五立面”综合改造工作,按照2023年底完成全市可改造屋顶建筑总面积20%、2024年完成30%、2025年完成50%的目标,逐年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目前船山区和平路片区、遂宁经开区川中大市场片区等10余个片区屋顶改造已初见成效。
同时,针对轻质建筑的非上人屋顶,统一规划用于城市广告营销,用“运动+文化”元素串联屋顶特色,采用清新淡雅的“插画”进行喷绘,体现“西部水都、生态公园名城”城市形象。利用学校屋顶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农耕劳动实践课程,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对医院等公共建筑屋顶实施楼顶加固与景观化提升,增设桌椅、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常态化开展义诊活动,打造集休憩、康养、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康养区域。
坚持分类管控
展现“内外兼修”独特风貌
“第五立面”不仅要改好,更要管好。我市同步抓好增量控制与存量化解,严格管控改造范围内的建筑屋顶改建、新建活动设施。制定《遂宁市中心城区建筑第五立面技术指南》《遂宁市建筑第五立面设计导则》等政策文件、技术标准,严格屋顶设计方案编制,确保与项目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从源头上把控建筑屋顶风貌。2022年以来,已审查新建建筑屋顶设计方案53个。
结合遂宁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建立建筑屋顶“分区、分级、分类”三级管控体系: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文化风貌特色差异,将改造区域划分为涪江滨水、临山城市、传统文化等五大风貌区,分别确定各区屋顶色彩管控范围;按照改造片区重要程度,将9大重要眺望区域、12大重要山水视廊、10大重要地标区域列为Ⅰ类管控区,其他一般区域划为Ⅱ类管控区,分别提出色彩、绿化、材质等管控要求;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结构形式、规模大小等因素,划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四大类10小类建筑类型,分类采取不同改造方式。
同时,坚持因“顶”制宜,制定“五化”综合改造方式:以拆除违章搭建为主实施净化改造;以屋顶设施归类摆放为主实施序化改造;以基础绿化和园林绿化为主实施绿化改造;以彩绘为主实施美化改造;以“平改坡”为主实施坡化改造。结合“五化”综合改造要求,认真梳理拟改造项目情况,科学搭配组合方式,确保改造对象、改造类型、改造内容全覆盖。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建筑屋顶改造22.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1.4亿元。
坚持终端见效
打造“价值转化”重要载体
我市通过工业建筑屋顶光伏改造直接增加经济收益,将绿色建筑发展理念融入“第五立面”改造全过程,倡导推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积极探索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电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市建筑屋顶改造预计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市河东新区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项目已产生电量超46万千瓦时,实现经济价值近30万元。
聚焦临仙阁、世纪锦江等城市重要地标节点和马拉松赛道沿线重点区域,通过景观空间设计、点缀花草灌木等美化、绿化改造,改出一批屋顶文创空间、屋顶餐厅、屋顶酒吧等“空中消费”新场景,增加城市“烟火气”。已建成的河东新区五彩新天地项目总投资80万元,预计年租金收入10—15万元,未来将成为龙舟赛事重要观赏点。
同时,在缺绿化、缺公共活动空间的老旧小区,创新打造屋顶农场、共享菜园,在充分考虑承重荷载的基础上,重新铺设防水层和排水层,增设护栏、安全警示标识等安全设施,居民通过摇号成为相应地块“田园主”,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及业主代表联合成立屋顶农场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推动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建成紫竹路小学、金港国际等一批集“小区党建+志愿服务+农耕活动+居民议事+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云上睦邻居民共享新阵地。
(全媒体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