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位高权重兵多功大,有人密奏其谋逆造反,皇帝完全不当一回事-微动态

2023-03-23 17:06:51


(资料图片)

古时候造反的臣子往往深得皇帝和其他臣民的信任,正因为不相信他敢造反,所以他才会造反。不然满朝皆闻此人有密谋造反,哪还怎么造反?大臣们都准备好如何应对,并不断上奏皇帝撤除他的官位权力,其宗族亲朋控制起来,这怎么造反。这样造反无异于送死。造反本就违背伦理纲常、社会认知,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你再有理再有势力也必须蝇营狗苟,隐藏在黑暗中。往往皇帝认为越不可能造反的人,越有可能造反,封建王朝就是有这样的悖论,盛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就是典型案例,玄宗李隆基气急败坏,觉得自己丢脸丢到天下人眼前。

造反事大,影响整个社会,上至皇帝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这个词汇挑动着人们的神经,尤其是皇帝,要是某人被说成造反,毫无疑问地将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无论是不是有确却证据和具体事例存在,只要有人说,只要有这个苗头趋势,皇帝都会大动干戈的去处理此事。后果怎样皇帝不管,他只需要一个不会谋反的结果。

但凡事皆有例外,这位仁兄位高权重功大兵多功大,有人密奏其谋逆作乱,皇帝竟选择一笑置之不管不顾,千年来恐怕仅此一例。位高权重兵多功大,造反所必需的条件都具备了,可皇帝就是不信,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功大"的缘故,可是许多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真相并不这么简单。

汉高祖刘邦屠戮功臣,临终前还想把忠心耿耿的樊哙一起带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众多功臣们纷纷离职领钱去做富家翁了;明太祖朱元璋用四大案把当初那些和他肝胆相照的老兄弟们屠杀了个遍;明朝中期的于谦乖乖受死,皇帝认为他干了谋反的事,那就是干了。

功劳大意味着功高震主,功臣心里多多少少会想着"要不是我给你拼死拼活,你哪来的皇位",皇帝自然清楚这事,因而功劳大不是护身符,还是催命符。唐朝中叶的郭子仪和唐肃宗两人却是另类,常常有人郑重其事地密告郭子仪蓄意谋反一事,唐肃宗李亨直接视作诬告,心底里似乎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人,认为"我儿子造反,天下人造反,我都不信郭子仪会反"。

为君者的李亨是得出如此结论,有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的?安史之乱前,郭子仪是天德军使、安北副都护、兼任九原郡(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别看官职这么多,其实在中央那些大人物眼里,这些都是虚的没用的,算不上什么,都排不上什么名号。

叛乱爆发后守孝郭子仪被迅速夺情重用,征战一途立下赫赫战功,后李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郭子仪乖乖前去投靠,接受任命和削夺兵权。郭子仪带着皇帝的重重猜疑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多次入侵等等,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李亨不断折腾郭子仪,郭子仪始终没有做出过激的事。例如分兵权、派宦官监军、夺兵权、宦官多次诬陷、被掘祖坟等等事情,郭子仪都是选择服从服从再服从。

不仅仅如此,郭子仪敢于自诬自黑,让皇帝抓到把柄,这样一来自己有什么图谋不轨的举动,皇帝就可立即有理有据的实行免职抓捕。皇帝折腾他,他也折腾自己:拆除府邸的所有围墙,全家的一举一动暴露在他人眼里,没有丝毫秘密可言;着装邋遢,惹皇帝和朝臣的诟病等等。

郭子仪的忠诚和坦荡,感动到了唐肃宗李亨,这才施以无比信任。

后话:不仅仅是唐肃宗一朝得此信任,唐代宗一朝,郭子仪也深得信任。

关闭
精彩放送